- 兰顺领;杨仲元;朱颖;
近年来,冰雪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逐渐崭露头角,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升级、激活地域经济新动能,为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战略指引。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分析了2019—2024年东北三省冰雪体育旅游网络游记等统计数据,揭示了客源时空分异的多维度驱动机制。发现:1)客源分异呈现“双核—廊道”结构特征;2)政策驱动形成“时空压缩”效应与行为经济学启示;3)青年群体驱动“需求—供给”迭代机制生成。提出:1)构建“双核多极”冰雪经济圈,破解空间锁定效应;2)创新政策工具箱,实现“制度红利—市场响应”动态匹配;3)锚定Z世代需求,打造“冰雪元宇宙”新生态。
2025年03期 v.41;No.193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盘劲呈;李天一;杜翔;
体旅融合带动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注入活力。本研究梳理体旅融合拉动县域经济的理论线索,通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31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县域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体旅融合是县域体制机制协同的主要抓手,“以旅兴体、以体促旅”为县域发展提供新思路;2)体旅融合有效促进县域“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形态由“单一尺度”向“多元尺度”转型;3)体旅融合方式由政策驱动向多部门协同转变,能化解县域服务要素流通不畅等结构性难题,加速县域经济新格局形成;4)体旅融合带动县域经济增长趋势随拥挤效应过渡为规模效应时不断增强,有效促进“新投资—新消费”良性循环,增促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建议: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体旅+”多产业的“升融”,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3期 v.41;No.193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俞大伟;陶焘;
体育外交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往来与合作,更传递了和平与友谊的理念。本研究从软实力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历史分析、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中国和平体育外交的原动力与新动向,旨在为理解国家间和平交流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外交有赖于“和合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以及和平外交政策与软实力理论的双重指引。在特色实践方面,中国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拓宽国际体育合作领域,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赛事体育外交宣传,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平环境;深化大国体育外交责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通过精准定位文化元素、深化文化体验、创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中国和平体育外交能够更好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心相通,为特色大国外交贡献体育力量。
2025年03期 v.41;No.19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徐磊;王锴;任礼姝;
5G时代下,探索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新变化,对于有效引导体育网络舆情,推进体育热点事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逻辑分析等方法,对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质、危机效应及应对方略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呈现出在传播效果上沉浸化不断增强、传播方式上智能化显著提升、传播环境上场景化日趋多元等时代特质;同时,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也带来了容易催生“群体极化”效应,引发舆论危机;容易滋生网络谣言,引发体育危机事件等诸多危机效应。基于此,研究分别从制度、环境和实践三个层面提出了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应对方略。
2025年03期 v.41;No.193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崔甲甲;李国庆;
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是落实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框架法、结构熵权模型等研究方法,以“全过程”视角构建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5个县级市为例,对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理投入、过程推进、治理产出、治理效果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各县域政府在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治理中存在区域差异与治理维度差异。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弥合空间差异;以人为本,增强居民幸福感;统筹协调,促进政策落地的提升路径,以期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升。
2025年03期 v.41;No.19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唐浩洋;赵鲁南;
体育学习兴趣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采用体育学习兴趣量表、锻炼习惯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8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究体育学习兴趣、锻炼习惯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育学习兴趣与锻炼习惯养成呈显著正相关。高体育学习兴趣的青少年表现出更稳定的锻炼习惯,其运动参与率与长期坚持性显著优于兴趣较低群体;自我效能感在体育学习兴趣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之间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传导作用。高体育兴趣通过正向情绪唤醒与技能掌握反馈,显著增强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估。建议: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框架,学校、家庭、教师及青少年个体可通过协同干预路径构建体育兴趣培养的多维模型。通过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个性化活动设计及正向激励环境构建,系统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025年03期 v.41;No.193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