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史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术理论论争的历史回顾(1956-1958)

    李兆旭;

    新中国成立后,对武术采取提倡和改造并行的政策,但实际工作中的挑战让武术理论研究势在必行。1956年起,围绕武术的基本性质和要素、武术活动组织形式两个主要议题,武术界以《新体育》《体育文丛》为主阵地展开了论争,直至1958年对两大议题基本形成结论为止。论争认为,武术的本质是体育,技击和舞蹈是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武术工作必须由体委及基层体协开展。1956—1958年武术论争的过程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武术工作并非仅取决于个别决策者的个人意志和行政命令,而是在新民主主义体育观指引下,意识形态、学理逻辑、现实工作、物质条件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2025年03期 v.41;No.19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满族珍珠球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与传承传播

    王伟;刘铁柱;吴绍奎;

    满族珍珠球在助力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满族珍珠球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及传承传播路径,为保护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认为:满族珍珠球的历史演变是从珍珠采集到竞技活动转变的文化传承过程,其场地器材创设生动展现了采珠劳动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技艺承载着艰苦奋斗精神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其制度文化反映为生产-娱乐-竞技演进中价值观念的流变与承续。珍珠球运动在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满足体育需求、巩固文化基础和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提出: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平台,完善体育需求体系,并通过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推动珍珠球运动在多领域的融合发展。

    2025年03期 v.41;No.19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足球运动与民众的多维身份认同——以乌拉圭为例

    袁鸿钧;赵鑫;

    体育史中关于足球与民众身份建构的问题,实际映射出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足球运动与民众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乌拉圭足球运动为例,采用叙事的方式解释和理解足球运动与民众的多维身份认同问题,认为首先社会状况、球迷群体和青训体系、历史渊源和成绩等构成了民众身份认同的感性条件;其次,在乌拉圭的政治动员、对外交往、民族文化传播以及个体生活的选择等过程中,民众也在实践着国家、社区和个体等多维度的认同。不过,乌拉圭人的身份政治也面临着诸如阶层流通性差、国内国际不均衡等现代化治理的难题。

    2025年03期 v.41;No.19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运动图像如何再现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基于《明宣宗行乐图》的读图经验

    安汝杰;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明宣宗行乐图》中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体育技能在古代宫廷行乐图如《明宣宗行乐图》中有着清晰呈现,此呈现于后世读图者的历史意识中得以再现,也正是此再现确证着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而对此历史在场进行图像学方面的深入思考,一方面能够拓宽体育史“以图证史”既有研究范式的边界,另一方面也能够与体育哲学、体育美学等学科形成对话关系,进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术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2025年03期 v.41;No.193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体育与社会

  • 东北三省冰雪体育旅游客源时空演化机制研究

    兰顺领;杨仲元;朱颖;

    近年来,冰雪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逐渐崭露头角,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升级、激活地域经济新动能,为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战略指引。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分析了2019—2024年东北三省冰雪体育旅游网络游记等统计数据,揭示了客源时空分异的多维度驱动机制。发现:1)客源分异呈现“双核—廊道”结构特征;2)政策驱动形成“时空压缩”效应与行为经济学启示;3)青年群体驱动“需求—供给”迭代机制生成。提出:1)构建“双核多极”冰雪经济圈,破解空间锁定效应;2)创新政策工具箱,实现“制度红利—市场响应”动态匹配;3)锚定Z世代需求,打造“冰雪元宇宙”新生态。

    2025年03期 v.41;No.193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体旅融合能否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经验证据

    盘劲呈;李天一;杜翔;

    体旅融合带动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注入活力。本研究梳理体旅融合拉动县域经济的理论线索,通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31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县域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体旅融合是县域体制机制协同的主要抓手,“以旅兴体、以体促旅”为县域发展提供新思路;2)体旅融合有效促进县域“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形态由“单一尺度”向“多元尺度”转型;3)体旅融合方式由政策驱动向多部门协同转变,能化解县域服务要素流通不畅等结构性难题,加速县域经济新格局形成;4)体旅融合带动县域经济增长趋势随拥挤效应过渡为规模效应时不断增强,有效促进“新投资—新消费”良性循环,增促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建议: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体旅+”多产业的“升融”,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3期 v.41;No.193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软实力理论下中国和平体育外交的原动力与新动向

    俞大伟;陶焘;

    体育外交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往来与合作,更传递了和平与友谊的理念。本研究从软实力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历史分析、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中国和平体育外交的原动力与新动向,旨在为理解国家间和平交流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外交有赖于“和合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以及和平外交政策与软实力理论的双重指引。在特色实践方面,中国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拓宽国际体育合作领域,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赛事体育外交宣传,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平环境;深化大国体育外交责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通过精准定位文化元素、深化文化体验、创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中国和平体育外交能够更好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心相通,为特色大国外交贡献体育力量。

    2025年03期 v.41;No.19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质、危机效应及应对方略

    徐磊;王锴;任礼姝;

    5G时代下,探索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新变化,对于有效引导体育网络舆情,推进体育热点事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逻辑分析等方法,对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质、危机效应及应对方略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呈现出在传播效果上沉浸化不断增强、传播方式上智能化显著提升、传播环境上场景化日趋多元等时代特质;同时,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也带来了容易催生“群体极化”效应,引发舆论危机;容易滋生网络谣言,引发体育危机事件等诸多危机效应。基于此,研究分别从制度、环境和实践三个层面提出了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应对方略。

    2025年03期 v.41;No.193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效能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崔甲甲;李国庆;

    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是落实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框架法、结构熵权模型等研究方法,以“全过程”视角构建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5个县级市为例,对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理投入、过程推进、治理产出、治理效果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各县域政府在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治理中存在区域差异与治理维度差异。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弥合空间差异;以人为本,增强居民幸福感;统筹协调,促进政策落地的提升路径,以期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升。

    2025年03期 v.41;No.19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体育学习兴趣对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唐浩洋;赵鲁南;

    体育学习兴趣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采用体育学习兴趣量表、锻炼习惯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8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究体育学习兴趣、锻炼习惯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育学习兴趣与锻炼习惯养成呈显著正相关。高体育学习兴趣的青少年表现出更稳定的锻炼习惯,其运动参与率与长期坚持性显著优于兴趣较低群体;自我效能感在体育学习兴趣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之间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传导作用。高体育兴趣通过正向情绪唤醒与技能掌握反馈,显著增强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评估。建议: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框架,学校、家庭、教师及青少年个体可通过协同干预路径构建体育兴趣培养的多维模型。通过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个性化活动设计及正向激励环境构建,系统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025年03期 v.41;No.193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学校体育学

  • 我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空间格局特征与可达性研究

    胡用岗;杨成伟;

    “满天星”训练营作为新时代校园足球全面深入开展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精英足球后备人才高质量培养的重要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法对“满天星”训练营空间格局特征及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满天星”训练营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集聚分布特征,与特色学校分布呈正相关关系。空间尺度经历了由单核心区向多核心区发展的演变历程,逐步形成了3个高密度区和7个次高密度区,并与特色学校在空间密度上存在适配和错配两种分布形态。其空间重心分布主趋势为“东北-西南”方向,同特色学校的分布重心相差较大且两者重心朝“相互偏离”的趋势发展。整体可达性较差,平均可达时间为183min, 1.5h以内的高可达性“满天星”训练营仅占14.49%,且省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显著。最后,从设立空间配置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可达性水平、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考核与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空间优化布局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03期 v.41;No.193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主题式具身认知教学设计研究

    陶禹丞;杜长亮;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公共课是奠定国民健康基础、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关键教育工程。本研究立足新时代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政策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长期存在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脱节、教学范式滞后等瓶颈问题入手,通过整合具身认知理论与脑科学机制研究,系统构建身体认知环境协同互动的理论模型,创新地提出主题式具身认知教学范式。实验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教学范式通过神经可塑性调控与具身情境设计,能够显著促进运动技能习得与认知发展的协同增效,验证了其在提升决策能力、规则意识及价值内化方面的有效性,为终身体育能力与认知发展的协同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2025年03期 v.41;No.193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运动人体科学与应用心理学

  • 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骨健康的影响

    寇猛;张勇;宋彦李青;王景玉;

    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骨健康的影响。方法:6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IAT)或安静对照组(SC)。16周干预前后,利用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DXA)对身体成分和骨健康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身体成分参数: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HIIT组和MIAT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含量(FM)、体脂百分比(PBF)均下降(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HIIT组体重、BMI和FM低于MICT组(P<0.05)。(2)骨健康参数: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HIIT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腰椎骨小梁评分(TBS),股骨颈截面惯性力矩(CSMI)和截面模量(Z值),股骨干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和CSMI,股骨转子间Z值升高(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均可改善男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以HIIT效果更佳,然而仅HIIT能够改善骨健康并降低由于肥胖诱发的骨折风险。

    2025年03期 v.41;No.193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运动训练与竞赛

  • 复合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后腿鞭腿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

    郝思源;

    探索复合式训练对散打下肢爆发力、爆发耐力,以及后腿鞭腿打击力量和速度的影响,为丰富散打专项体能训练,制定科学高效的复合式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基于专家访谈结果科学化设计,将散打专项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12周复合式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复合式训练方案结合散打运动专项特点。训练前、训练后检测下肢爆发力指标(立定跳远、连续三次跳远)、后腿鞭腿击打效果指标(鞭腿击打力量、速度、动作速度、连续击打五次鞭腿所需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2周复合式训练可有效提高下肢爆发力、爆发耐力、后腿鞭腿击打效果,其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科学的复合式训练是快速提高散打后腿鞭腿打击效果的有效训练手段,值得在散打体能训练中推广使用。

    2025年03期 v.41;No.193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